联合早报
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。最近一两个月内,国际媒体、中国国内舆论及国家领导人都以不同方式,总结回顾过去30年的成就。吊诡的是,经历了30年让人惊叹的发展速度后,中国的经济奇迹似乎不再像过去一样获得广泛赞许。
2007年,外界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:在国际上,西方媒体将目光聚焦于中国能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,结果发现了劳工成本被压低,环境被破坏,对生命的不尊重等问题。当然,去年的食品产品安全问题正是引发西方社会这类观察的导火线。
美国《洛杉矶时报》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的报道中曾说,过去20年,违规和走法律漏洞已内化成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,中国选择了一种让法律萎缩于灰色地带的改革模式。美国国会对中国的不满已不是新闻;另一方面,对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西班牙和英国进行的民调也显示,过去一年中,对中国有正面看法的欧洲公众下降了15%到20%。
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,中国面对的是严重的贫困和物资短缺问题。30年后,农村贫困人口已从2.5亿减少到目前的2000多万,贫困发生率从31%下降到2.5%。近期的经济盘点,中国国家外汇储备接近1.5万亿美元,中国将在不久后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。
还有经济学家预计,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加上美元贬值的因素,中国在2002年提出到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的目标,大概会提前10年在2010年完成,到了2020年,人均可以达到6000美元。
但是这些经济上的成功,也让这个国家深陷“成功的苦恼”。一方面是巨大的外贸顺差导致与美国经济关系紧张,另一方面国内又面临过度依赖外贸,农民工劳动血汗通过廉价产品大量补贴国际消费者,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结构性问题。
中国国际关系学者时殷弘不久前分析说,经济成就在外国几乎成了“老生常谈”。反之,因为缺乏对社会、民生、环境问题的补偿机制,其他矛盾正在凸显。他形象地指出,中国成了单项冠军,尽管这个单项也很重要,可是其他方面几乎都很弱。
十多年不见的通货膨胀去年卷土重来,这被认为是多年经济发展模式弊端的集中体现。
事实上,中国政府最近几年高喊的可持续发展、科学发展,并推出多项往民生倾斜的政策,说明当局承认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。然而,转型往往是艰苦的道路。
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兼北京奥运年,奥运所带来的国际舆论压力、台湾问题及突然出现的通胀问题,都将加大2008年中国治理的难度。但转型与改革越是延后,当局政策选择的空间将越来越小。(作者:韩咏红)
m6米乐网页版 copyright © 2001-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营业执照 -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- 互联网出版机构 -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- 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
关于米乐app官网下载 - m6米乐网页版的版权声明 - 广告服务 - -
m6米乐网页版的版权为 荆楚网 www.cnhubei.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